金農(nóng)(1687-1763)
山水人物冊
冊頁十二開 設(shè)色紙本
1759年作
說明:
1. 費念慈(1855-1905)題簽、吳湖帆(1894-1968)題跋。
吳湖帆題曰:余所見冬心翁畫,應(yīng)以此冊為第一神品,不厭百讀。李王詞云:幾回拼卻又思量。彷佛為我向此冊道也。
2. 此作經(jīng)周湘云(1878-1943)、馬積祚(1902年生)、蔣祖詒(1902-1973)、陳仁濤(1906-1968)遞藏。
著錄:
1. 朱省齋《藝苑談往》,第296頁,1964年版。
2. 陳仁濤《金匱論畫》,1956年版。
JIN Nong
Album of Landscapes and Figures
Album of 12 leaves; ink and colour on paper
24.2 × 31 cm× 12
在朱省齋的《藝苑談往》中,記錄了這么一個故事。
「寒齊舊藏有金冬心山水人物冊一,精極,原系周湘云姻丈故物,吾友吳湖帆先生嘗題謂『所見冬心翁晝,當以此冊為第一神品,不厭百讀』者也。冊共十二葉,設(shè)色,紙白版新?!?/P>
「十年前余與大千同往友人處觀畫,在數(shù)百件中獲見此跡,大為賞嘆。大千則詭謂此系贗品,勸余不必加以重視。顧余則堅持己見,不為所惑。越年,且竟設(shè)法得之。后大千在海外聞訊,飛函求余割讓。而余則以易米之故,早已脫手讓人矣。此事在余,譬諸云煙過眼,聊以自解;而大千則心勞日拙,每提及此,輒荷荷焉?!?/P>
而這件被吳湖帆譽為「第一神品」,朱省齋「堅持己見、設(shè)法得之」,張大千「飛函求讓」、「心勞日拙」的冊頁,就是本季中國嘉德(香港)即將呈現(xiàn)的,金農(nóng)《山水人物冊十二開》,詩書畫式精異,市場罕見。
金農(nóng)(1687–1763)為揚州八怪之一。布衣終身。好游歷,卒無所遇而歸。晚寓揚州賣書畫以自給,不復歸。金農(nóng)嗜奇好學,工古文、詩詞,擅八分書,獨創(chuàng)漆書,篆刻追秦漢。中年以后始涉畫,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皆古拙如漢魏六朝碑刻,古貌新體,一時稱絕。秦祖永在《桐陰論畫》中贊其「涉筆即古,脫盡畫家習氣」。
是冊十二開,作于乾隆己卯(1759年)。金農(nóng)自題扉頁:畫吾自畫。其中十開有題,書法為寫經(jīng)體楷書,亦秀瘦,一反常見拙重之態(tài),乃心境閑適時用意之作,不泛泛應(yīng)酬也。
冊中描繪了禮佛、吟游、觀荷、客至等場景,題詩中的揶揄打趣,思忖散記,都近切天然,正如青木正兒所述:「值得注意的是,他的題材所取自身邊的事物,對這些題材的處理也異常單純。」「他所繪雖然淺近,卻深富詩意和氣韻。他的人物畫除佛像外,以人物為主的也很少,多是描繪在風景中的人物」「多是以畫帶詩描繪自己身邊發(fā)生的事情。」(見青木正兒《金冬心的藝術(shù)》)但又出奇的生秀高雅,書卷之趣浥人心目,讀之過目難忘。詩題皆自作,更有其時金農(nóng)常作之「自度曲」,我們可跟隨此冊,睹其寓居揚州的生活寫照,并一窺其時的畫家之心境?;蚯∪绠嫾易灶}扉頁:畫吾自畫。
憶舊游
金農(nóng)自稱「出游四十年」,《冬心集》自序云,「比長年來,益為汗漫游,遍走齊、魯、燕、趙、秦、晉、楚、粵之邦,或名岳大河,傾瀉胸腦意,或荒臺墮殿,帳觸古懷?!雇須q寓揚州,往昔舊游亦常見于筆端,此冊中有兩開為其憶舊游之作,一為回憶三十年前,吳中與友人酌酒賦詩?!溉昵?,在吳中與友生酌酒賦詩。今畫成小圖以傳好事。何鎦(劉)沈謝,暗中摸索也。壽門?!菇疝r(nóng)為杭州人,早歲負笈吳門,拜在何焯門下。之后亦時長來往蘇州,并在此與毛奇齡朱竹詫等名儒相識。此處所指30年前,應(yīng)是1729年前后,為金農(nóng)開始其游歷生涯之后再回吳門,與友人相聚。畫中四人坐于坡渚之上,一人持卷,當是對應(yīng)題識中的何劉沈謝。用此典故或指代其時少年心性。
又有一開畫兩岸垂柳,柳條繁茂紛亂線條瘦勁,舟中一人袖手閑坐。題曰:寫楚州昔游水鄉(xiāng)詩中風景。昔耶居士記。此處所指楚州在今江蘇淮安,金農(nóng)多次游歷,年譜就曾中有1735年夏出游楚州,后由楚州返錢塘于稽留山讀書的記載。73歲時憶舊游,筆下并不是名山大川而是片刻與心境:舟中一日之閑,友人酌酒賦詩,在此小品之中,趣味盎然。
有關(guān)佛教
在寓居揚州的生涯中,金農(nóng)曾先后住過揚州的天寧寺、枝上村、地藏庵、三祝庵、西方寺,主要生活在佛舍的僧人清齋之中。他一面是誦經(jīng)、寫經(jīng),一面是寫字作畫。「佛在現(xiàn)世的禪宗思想就成了他藝術(shù)對象化的底蘊。受禪宗思想的影響,金農(nóng)在其繪畫道路上幾經(jīng)變換題材。他初到揚州先是畫竹,繼而畫梅,而后畫人物山水、畫馬,隨著宗教思想的深入,最后他轉(zhuǎn)向畫佛,并以畫佛為終結(jié)。」(見張郁明《清代畫家金農(nóng)的藝術(shù)觀和禪宗哲學》)
冊中一開為畫家晚年常作題材:禮佛圖。一草廬半開,一居士頭戴高帽,著淡赭色長袍,雙手合十跪室內(nèi)蒲團上作禮拜狀。以抄經(jīng)體楷書題:「雙樹冪庭,布以忍草。居士具善者,相合十禮佛,種種皆由心生,絕非摹仿而作也。南宋馬侍郎髣弗似之。天上天下誰人賞我此語耶?又題一詩三熏三沐開經(jīng)囊,精進林中妙意長,禮畢小身辟支佛,寫時指放玉豪光。心出家盦僧畫記?!?/P>
此開款署心出家盦僧,金農(nóng)于其《畫佛題記》有云:近奉空王,自稱心出家庵粥飯僧,工寫諸佛,墨池龍樹,常現(xiàn)智慧。
題詩中所指忍草見《涅盤經(jīng)》卷二七引《師子吼菩薩》:佛經(jīng)中說雪山有草,名為忍辱,牛羊食之,則成醍醐。醍醐在經(jīng)文中以之比喻佛性。此畫可理解為金農(nóng)的自畫像,應(yīng)為其晚年宗教生活的真實寫照。
金農(nóng)在其《畫佛題記》云:「余自先室捐逝,潔身獨處,舊蓄一啞妾,又復遣去。 今客游廣陵,寄食僧廚,積歲清齋,日以菜羹作供,其中滋味亦覺不薄。寫經(jīng)之畫佛為事,七十衰翁,非求福禔,但愿享此太平,飽看江南諸寺門前山色耳!」
可以說金農(nóng)晚年的生活還是比較孤獨的,金農(nóng)的妻子應(yīng)卒于金農(nóng)68歲這年之初或歲之末。原有啞妾,也遷去了。自謂「年逾七十,世間一切妄念,種種不生」,坦陳一心禮佛之意愿。在此背景下看第八開「久不作綺語」就特別有意思,畫中一樹斜出,與禮佛圖相若,都是通過前景將室內(nèi)空間分為兩半,像是對觀者窺探視角的強調(diào),透過半開的窗,可以看到一位正在做針線活的女子。此開題曰:「久不作綺語,而貌此綠窻翠袖之人,未免白頭老奴,風流罪過,不覺擲筆一笑。冬心先生記。」此等戲謔,又恰是金農(nóng)最可愛的一面。至此處畫家擲筆一笑,讀者又何嘗不是會人一笑呢。
有關(guān)詩文創(chuàng)作
是冊中十開有題,其中曲兩首,六言詩一首,七言詩兩首。
第六開畫荷塘憶舊。畫荷花滿塘,游廊一角橫斜,廊中小窗,正可看到紅荷。題曰:「荷花開了,銀塘悄悄新涼早。碧翅蜻蜓多少,六六水窻通扇底。微風記得,那人同坐,纖手剝蓮蓬。曲江外史小筆并自度一曲?!?/P>
此曲朗朗上口,天真爛漫,正是金農(nóng)晚年喜作之自度曲,「自度曲」為不按曲律,自為己律的長短句。從形式上看,近似于詞中的小令。金農(nóng)在1760年成集的《自度曲》序言中說:家有明童數(shù)輩,皆擅歌喉,每曲成,付之宮商,哀絲脆竹,未嘗乖于五音而不合度也。所以自度曲的口語化特征十分突出,此題識中「荷花開了」,「那人同坐」皆是如此。
六言詩見第十一開,有客攜童子叩門:題為「風吹滿地落葉,有客斜陽叩門。門外青山不改,門前舊額無存。百二硯田富翁,畫畢又題?!菇疝r(nóng)對于六言的嘗試并不鮮見,在他那首出名的寬慰失明的汪士慎的詩中即有:「蹇處卻勝屈膝,閉時即是垂簾??上察`臺不昧,何憂蓬戶常潛。」后更常將五、六、七三體于一題,可見才華之盛。
金農(nóng)對寫詩的態(tài)度非常嚴肅:「只字夜須辛苦得,恒河沙里覓鉤金」。冊中第四開,即畫覓句之寫真。畫中柳枝紛亂搖曳,苔痕綠萍皆點染而出,恰似雨后淋漓情狀。紅色圍欄點睛,題曰:雪車冰柱覓無方,盡日孤藤雙屐忙。貪看綠萍池上雨,果然一雨病先涼。昔耶居士畫詩書。此處「雪車冰柱覓無方」,典出《新唐書?韓愈傳》,指覓句之難。
此冊由清代書法家、藏書家費念慈 (1855–1905) 題簽:冬心逸趣。又得吳湖帆(1894–1968)題跋:余所見冬心翁畫,應(yīng)以此冊為第一神品,不厭百讀。李王詞云:幾回拼卻又思量。彷佛為我向此冊道也。壬申(1932年)春向密韻樓 (蔣谷孫1902–1973) 借觀者又累月。丑簃記。可見吳湖帆對此冊之珍愛。
后經(jīng)清末民國集「房產(chǎn)大王」、大收藏家為一身的滬上巨賈周湘云(1878–1943)收藏。又由上海實業(yè)家、收藏家馬積祚(1902–?)、著名古董商蔣祖詒(1902–1973)密韻樓收藏,期間在朱省齋手中短暫停留過,也就有了文首那一段故事,但最后因手頭拮據(jù),割愛讓予他人。再入陳仁濤(1906–1968)金匱室,并著錄于《金匱論畫》中。